您的位置:首页 > 我们开学啦!

宝宝不喜欢说话爱用手指?教你3招提升宝宝语言能力!

发布时间:2024-10-10 浏览次数:579次

在孩子语言发育的问题上,曾有家长咨询过这样一个问题:

“孩子3岁了,很多事都知道,可就是不会表达!只会几个简单的词句;

需要什么东西喜欢用手指,喜欢模仿小朋友做动作,可就是不怎么说话,这样是好是坏?可以改善吗?”

孩子习惯用手势表达,也就是我们常讲到的“肢体语言”。

那么孩子常用肢体语言到底好不好?肢体表达对孩子的语言发育有什么影响?

宝宝使用肢体语言表达有好有坏!主要分为以下2种情况。

  1  

 宝宝习惯用肢体表达的2种情况 

① 第一种情况:

3岁前孩子会用肢体结合言语表达,是好事!

肢体语言是人类的第二语言,0~3岁的宝宝,语言能力处于黄金学习期。

这个阶段的宝宝,能通过肢体去表达情绪、传递信息!这说明他们有正常的学习和模仿能力。

image.png

而学习和模仿能力是语言发育的基础之一,所以是好事!

② 第二种情况:

3岁后孩子常用肢体表达,得注意!

虽然,采用肢体表达是孩子完善语言能力的前提,也是成长发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项“技能”。

但是,3岁之后的孩子依然常采用肢体表达,而非言语表达,父母们就需要注意了!

为什么要注意,原因有以下3点:

(1)3岁是孩子语言发育的分水岭

一般情况下,3岁左右的孩子,在综合的成长环境的前提下(模仿、声音、触觉等条件),他们已经能够明确的用短句表达感受和需求!而非手势。

image.png

而在3岁后,孩子依然常用肢体去表达,很大程度是因为语言发育不完善导致的!

(2)长期使用肢体表达,会减慢孩子语言发育进程

孩子长时间使用肢体语言达成需要,在孩子潜意识里会认为能动动手、使使眼神,就能办到的事,不需要再用言语表达!

从而影响语言发育的进程,减慢孩子语言发育的成长进度。

(3)言语结合肢体,才是最佳表达方式

有研究表明,肢体表达结合言语才是最佳表达方式,这样能锻炼到孩子手脑协调能力;并且让孩子需求更加明确。


image.png

家长们不妨观察一下孩子表达时,肢体结合言语的使用情况,以此判断孩子的手脑协调能力。

  2  

 如何让孩子肢体表达结合言语提升语言能力 

1、为宝宝提供一个正面的语言环境!

语言环境对孩子的影响是长期的、潜移默化的。家长们可以这样做:

◆ 定期给宝宝播放一些启蒙孩子语言的故事;时间可以是吃饭的时候,也可以是在睡觉前,尽量不用刻意、单独让宝宝听。

◆ 在家尽量使用普通话和孩子交流;避免使用方言,培养孩子语感,给孩子打好进入学校的基础。

image.png

◆ 抓住一切向孩子提问的机会;

通过提问互动的方式,不仅能让孩子对外界充满好奇,开发孩子的智力,重要的是对孩子语言发育有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2、配合孩子的行动,说他们能懂的话。

家长应注意和宝宝说话方式,孩子和大人的认知存在巨大的差异,你认为孩子能听懂的,他们不一定能懂!

在向孩子提问和交流的过程中,家长可以采用,比如“说幼稚话”、“模仿宝宝的语言动作”、“对宝宝的话点头和赞赏”等等方式去缩短与孩子的认知差距。

image.png

3、适当玩有趣互动性强的游戏

游戏是提升孩子能力的“好帮手”,当然这里的游戏不是指电子游戏!

家长们要学会利用游戏,激励孩子肢体表达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比如我们小时候常玩的《123木头人》、《扑克游戏》、《找不同》等等。

在和孩子的游戏中,产生互动、激励孩子思考、观察、动手、表达!

提升宝宝的语言能力离不开父母的用心指导,行动起来,和孩子一起玩,一起提升吧!



蒙ICP备16003646号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0358号 技术支持   

扫一扫手机打开
呼和浩特市儿童听力语言康复训练 呼和浩特市儿童语言康复训练 呼和浩特市儿童发育迟缓康复训练 呼和浩特市儿童感统训练 呼和浩特市儿童听力障碍康复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