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生活中,大部分家庭的亲子游戏时间挺少的。
尤其对学龄期的孩子,父母更多关注的是作业和成绩,铆足了劲监督甚至辅导。
一旦孩子完成任务,爸妈就感觉松了口气,接着就任由孩子去看电视或玩手机了。
这样的做法和观念,恰恰违背了良好的亲子关系养成法则,更建议家长逐步地减少辅导孩子学习的时间,把更多精力花在沟通交流和亲子游戏上。
02
高质量亲子互动,减少孩子对立情绪
修复亲子关系、设置合理的游戏时间,也是对多动症孩子进行行为矫正的一个重要步骤。
亲子游戏更适合3-10岁的孩子,在这期间如果能培养出良好的沟通和信赖,孩子今后也会 更乐于和家长分享,减少对立违抗情绪。
亲子游戏每次应在20分钟以上,每周5次,孩子年龄较大一些可以减少为3-4次, 如果家长情绪不好压力很大、或忙着处理工作,请不要在此时开展活动 ,只会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
需要强调的是,类似看电视等非互动类的活动,不属于亲子游戏。
03
亲子互动需要注意的4个事项
① 不指导、不纠正
在游戏期间除非孩子出现不良行为,需要家长及时制止和引导,其余时间父母不要指手画脚、横加干涉、试图掌控全局、改变孩子玩耍的方式。
比如:孩子拼装玩偶,先拼脚再拼腿,父母非要指导:“顺序错了!你要先拼头、再是手、最后是腿!”
这样孩子会失去很多游戏的乐趣,甚至反感家长的控制,要记住亲子互动的最大目的是感情的陪伴和奖赏,而不是控制和命令。
② 不要强行灌输知识和不断提要求
亲子互动是放松享受的时间,而不是教育的时间,孩子通常都很反感家长利用游戏灌输知识或进行说教。
除非是对于孩子做的事情不理解、或孩子出现了不良行为,家长可以询问原因或引导他们改正。
③ 真诚的反馈
游戏期间,家长应该明确具体地说出自己的满意之处,及时表达赞许,这能让孩子感受到家长对他所做事情的关注和兴趣。
赞许时,可以暗示他将来的行为,但切勿以讽刺挖苦的方式表达。例如:
“玩游戏就这么专心,做作业的时候要是能这么认真,早就考100分了!”
“太棒了,只要你肯动脑筋,就能想出办法,以后做作业我们也要多思考,妈妈相信你能行!”
④ 当孩子表现出严重的破坏行为
多动症的孩子可能无法安静的配合游戏,会出现到处乱跑、乱扔东西等破坏行为。
建议家长将游戏环境设置在较为封闭的环境中,比如就家中的小书房,并锁上房门,这样可以避免孩子离开太远,完全脱离游戏氛围。
家长还可以采取行为消退法来应对,不要立刻跟孩子讲道理或者发脾气,自己先专注地玩一会儿游戏,并自言自语:“原来要这样弄/那样做,哇,好有趣、好漂亮......”
很多时候你越去要求孩子,他的对立情绪越多,从旁引导反而能吸引他们“上钩”。
04
举例:通过亲子游戏提升孩子社交技能
就以困扰不少多动症孩子家长的一个问题来举例:孩子不遵守规则,尤其在公众场合会带来很多麻烦,怎么改善?
空口讲道理收效甚微,我们就可以通过高质量的亲子互动游戏——角色扮演,来达成教育目的。为了巩固角色扮演的良好效果,家长可以参考以下这些认知训练方法。
01 明确改善的目标
每次进行角色扮演前,家长要先明确这次活动需要锻炼和巩固孩子的哪几项社会技能。
比如“分享、轮流、不碰别人、小声讲话、安静坐好、尊重别人的游戏规则、不随意插话、不批评嘲笑别人、关心他人”等等。
一次角色扮演最好针对1-2项社会技能,贪多嚼不烂。
02 身份互换
进行角色扮演时,家长和孩子身份互换,往往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例如让孩子来扮演成人角色,家长则扮演儿童,互相站在不同的视角去观察和理解,能收获不一样的感受,也能更靠近对方的情感。
03 录像回顾
在情况允许的条件下,家长可以用视频记录亲子互动的过程。
很多ADHD儿童浑然不知自己在和别人交往过程中的行为表现,他们觉得自己做的毫无问题,而观看录像可以很直观的发现孩子的不足之处。
当然我们不要一味地去指出孩子的缺点和错误,而是要尽量找到好的地方去鼓励和赞赏孩子,否则只会引起孩子的抵触和厌恶。
希望今天的分享对大家有所帮助,让我们一起学习、共同进步,让自己变得更从容理智,也帮助孩子变得更优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