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的运动发展分为精细动作和粗大运动,二者有联系但也有区别,但都属于宝宝的运动技能。
精细动作是指宝宝手部、脚部、口腔及舌部等细小动作,例如手部拇指和食指的捏合能力、脚趾头的活动能力、使用吸管杯的能力等等。
例:儿童发音不清晰等也有可能是精细动作中的口腔肌肉群发育不成熟造成。
粗大运动也称为(大运动)主要是指身体大肌肉群及四肢的活动,包括俯卧抬头、翻身、坐、爬、站、走等大动作,是躯干及四肢的整体运动。
大运动的发育与其他能力的发育有密切的关系。
大运动先发展,然后带动精细动作的发展。
例如:当宝宝能够抬起手臂时(大运动),他才能将小手举到自己眼前,然后转动手部或玩自己的手指(精细动作)。
同样的,当宝宝能够舒展四肢并活动时(大运动),小手才能扶着小脚丫,将脚趾头送进嘴里尝一尝(精细动作)。
01 促进大脑发育
粗大运动能力与儿童生长发育紧密相关。
例如,按照儿童的正常发育规律,应该是3个月开始翻身,6个月会坐,8个月会爬,10个月会站立,一岁多会行走,一岁半会自如行走,两岁会跑。
儿童动作的发展涉及身体肌肉、骨骼、筋腱等各个部位。
在这些部位中,分布许多感觉神经细胞和神经传导装置,通过动作活动,使人的大脑获取许多有关身体各部位的信息,获取身体与外界环境平衡与否的信息,而使动作协调起来,对外界做出正确反应。
从这一意义来看,通过运动训练可以促进儿童智力发展。
所以说,大运动协调能力的训练是促进儿童大脑发育、帮助智力发展的有效方法。
02 促进语言和交往能力发展
一些特殊儿童的语言交往能力差,甚至是无语言,或只会发一些简单的声音。
对这样的孩子进行单一的语言训练是不行的,因为语言的形成和发展本身就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其中包括大脑中语言神经的发展和语言器官的发育,呼吸及气息的运用,以及认知能力的发展,语言环境的影响等等。
因此,特殊儿童语言发展障碍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做运动训练对他们语言发展可以起到促进作用。
特别是大量做蹦跳运动会增进气息的顺畅性,边跳边说可以提高声带的功能,增强发音力量。
总之,在运动训练中,边做边说,使他们能更好地感受语言,同时,通过运动促进语言中枢的发展。
另外,在运动中,师生互动,同伴互动,使孩子学会听指令和感受到交往的乐趣,逐步学会交往。
03 促进注意力的发展
注意力的问题是很多儿童发展中的常见问题,运用大运动训练可以帮助他们改善注意力。
运动过程本身就需要注意力,如:拍球、抛接球、踢球、滑滑梯、走平衡木等等,特别是走平衡木对训练注意力集中很有帮助。
另外,孩子对活动的物体感兴趣、有兴趣,便容易引起注意。
04 促进平衡及空间知觉能力的发展
平衡能力是儿童发展中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空间知觉能力对思维发展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因此,平衡能力提高使儿童对各种感官信息的接受、传导及统合都有明显作用。
平衡感差的儿童,做翻跟头、滚动、滑板、攀登、走平衡木、旋转及左右手和左右脚的协调活动(踢球、跑步、上下楼梯等)都能有效提高身体平衡能力和空间感知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