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家的孩子暑假在家总是眯眼看东西,怎么说都不纠正。无奈,开学前她带着孩子去医院做了检查,万万没想到,竟查出来双眼各有300度散光!
可能是因为散光不如近视知名度高,平时孩子眼睛有什么异常,家长也不会往这方面想。
近视看远看不清,散光是看远看近都看不清。孩子有散光,父母一定要重视!
● 孩子有这些情况,要小心散光 ●
当孩子出现哪些外在表现时,家长们就要开始注意孩子的散光问题了呢?
如孩子在平常运动如接球时反应比同龄儿童慢,喜欢眯着眼、侧着或歪头看东西,低垂着脸眼睛往上看时,家长就要提高警惕了,最好带孩子去医院进行专业检查。总的来说,如果孩子出现以下症状,家长就要警惕孩子是不是有散光了。
视物模糊
视物模糊与散光的程度和方式密切相关。
轻微的散光,通常难以察觉,但是在看某一距离的东西会出现眼睛胀,疲劳,视物模糊,甚至会出现头痛的现象。
严重散光的,会出现看物体看不清,有时会出现扭曲的现象,分不清远近。更加严重的散光还会出现重影的现象。
视疲劳
对于视网膜上的模糊图像需要不断进行精细调节,加上视物发生扭曲,故散光眼,特别是远视散光眼患者,容易发生视疲劳。
正常的头位和眼位
双眼有高度不对称散光者,为了看得更清楚,往往采取倾斜头位而导致斜视,散光矫正后可以恢复。高度散光者看远处目标时常常眯眼,达到针孔和裂隙作用,以提高视力。
● 孩子的散光是如何形成的? ●
导致散光的原因有很多,绝大部分的散光是先天的,较大的散光也具有一定程度的遗传性。此外,以下原因也容易造成散光。
眼部病变或外伤
后天的一些病变,例如角膜病变、眼睑肿物等,都可以导致继发性散光。另外,眼部外伤有可能改变眼球形态,尤其是角膜,导致其各方向屈光度不一致,从而造成继发性散光。所以,对于刚刚学步的孩子,家长要悉心看护,避免发生意外。如果孩子已经散光,而且散光有逐渐加重的趋势,还要警惕圆锥角膜造成的角膜扩张哦。
不良的用眼习惯
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不良的用眼习惯也会导致或者加重散光,例如长时间使用电子屏幕,阅读姿势、距离、光线差等。
如果孩子因为倒睫毛、过敏性结膜炎等疾病而造成眼部不适,频繁用力揉眼也可以导致或者加重散光,因此发现小朋友频繁用力揉眼一定要记得看医生哦。
● 散光会影响视力吗? ●
通俗来讲,散光对于视力的影响大致可按照以下标准来进行划分,50度及以内影响不大,50~100度要看个体差异,100度以上大部分孩子就会有明显感觉,主要表现为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变形、视疲劳等。
儿童散光未及时矫正还可能导致弱视,造成终身视力残疾。、
● 孩子散光了,该怎么办? ●
所有散光都需要矫正吗?
散光其实不是以屈光度来评判是否需要戴镜,主要是结合视力评估,不影响视力的低于75度的散光可大致归结于生理性散光,能不进行矫正,但只要对视力产生影响,不管是多少度都建议矫正。以避免长期视物模糊变形导致视觉中枢发育问题,造成弱视。
不同年龄的孩子,矫正方法一样吗?
散光的孩子需要戴镜矫正。根据孩子的散光程度及配合程度,选择配戴框架眼镜或者硬性角膜接触镜矫正。
成年度数稳定后可以考虑选择手术矫正。
可以根治吗?会不会复发?
散光本身不会越来越重,但是像前面提到的,一些眼部疾病和不良用眼习惯可能造成新的散光。
成年人散光可以通过手术矫正,手术后也不存在复发的问题,但是也有因为疾病和不良的用眼习惯导致新的散光的形成。
● 散光可以预防吗? ●
先天性的散光是与生俱来的,无法预防,但是可以通过定期的检查和适当的干预预防后天性散光的形成。
孩子6个月开始就可以进行眼部结构和视功能的检查了,3岁的孩子就可以更好的配合更全面细致的眼部检查和生物学测量,例如眼轴、角膜曲率、医学验光等。
建立屈光发育档案,定期检查,排查眼部疾病,监测视功能发育状态,包括屈光度、眼轴、调节功能,及时发现并矫正先天性散光,避免散光性弱视的形成。
根据孩子的不同情况,可每3~6个月检查一次。
此外,还要注意孩子的用眼卫生,避免过度用眼和揉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