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出现哪些表现时,可以判定为感统失调?出现感统失调的原因有哪些?经过专业的感统训练,孩子会有哪些进步呢?

当孩子出现哪些表现时,可以判定为感统失调?
不同情况感觉失调的儿童,表现也多种多样,主要有以下表现:
(1)注意力无法集中或集中时间过短;
(2)对事物的反应缓慢、木讷;
(3)缺乏自信心、敏感自卑、容易受到挫折、社交能力差;
(4)缺少方向感、容易晕车、容易迷路;
(5)手脚笨拙、平衡感不好、动作不协调、运动容易产生疲倦;
(6)脾性古怪、固执、容易生气、容易和别人发生争执;
(7)与同龄儿童相比生活自理能力较差:例如穿衣、穿鞋困难。

具体表现为五种:
(一)视觉统合失调。
对空间距离知觉不准确,常分不清左右,阅读时容易跳读和漏读,也习惯性加字或者少字。
(二)听觉统合失调。
通常表现为听觉广度不足或者听觉速度慢,容易忘掉别人说的话和布置的任务,经常会被无关的听觉信息干扰;对于听到过的事情很难完整复述,表达通常缺乏逻辑性,因此人际关系容易出现问题。
(三)触觉统合失调。
通常表现为过分防御和情绪反应过度,对于陌生环境比较排斥;喜欢咬指甲、吃手指;讨厌与别人有身体接触,对于洗头、洗澡都特别抵触;特别依恋父母,有严重的分离焦虑;害怕黑暗。
(四)本体觉统合失调。
通常表现为身体运动协调能力较弱,动作发育缓慢,如系鞋带困难,不容易学会扣扣子;分不清方向,容易迷路;走路容易摔跤, 参加体育运动时经常分不清左右,对跳绳、排球这些运动特别不擅长;吃饭容易掉饭粒;写字不工整。
(五)前庭平衡失调。
表现为喜欢旋转或者绕圈子到处跑,重心不稳因而常常摔倒;多动不安、不听劝阻;喜欢爬到高处但又不敢走平衡木,动作协调能力差;注意力不集中、上课不专心;东西经常放得乱七八糟,而且不喜欢整理自己所在的环境;喜欢做小动作,性格比较冲动。一般来说,感觉统合失调的儿童通常以其中的一种失调现象为主导;自闭症儿童身上会表现出几种明显的感觉统合失调。

同时,可以依据爱尔丝博士设计的“感觉统合能力发展评定量表”对儿童进行感觉统合能力发展测评。主要由前庭失衡、触觉功能不良、本体感失调、学习能力发展不足、大龄儿童问题等方面的58个问题组成。内容主要是对儿童日常生活中出现的现象进行调查。进行评测时,需根据儿童最近1个月的真实情况,由父母或知情人填写。量表评分根据“从不、很少、有时候、常常、总是如此”分为五级,分数依次为5、4、3、2、1,其中“从不”为5分,“总是如此”为1分。



根据实际情况,通过对孩子的评定,计算出原始分(即各条目得分之和),再换算成标准分进行评定。
凡标准分≤40者,说明存在感觉统合失调现象。一般来说,标准分30-40的为轻度失调;标准分20~30的为中度失调;标准分在20分以下的为重度失调。如本体感失调原始分为32,则标准分小于20,说明可能存在重度本体感失调现象。其余可按此方法类推获得相应结果。出现感统失调的原因有哪些?
(一)孕期环境因素
(1)孕妇在怀孕期间受到情绪的影响。
(2)孕期孕妇营养过多或者营养不足也对宝宝生长发育有影响。
(3)孕妇在怀孕期间受到酒精、香烟、药物、微波、辐射等影响。
(4)生产时产程过长或者缺氧以及使用生产工具时技术不佳造成颅脑损伤。
(二)生活环境因素
(1)幼儿经常独自玩耍,长期居住在安静的环境中,缺少玩伴,手机、电脑、电视成为儿童的主要玩具。
(2)目前城市生活节奏快捷使得儿童缺少父母陪伴的时间,以及缺少活动场所和活动工具;缺少身体活动是当今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主要原因。
(三)教育方式
(1)家长对幼儿的教育过于宠爱、娇惯使得过于依赖家长,孩子不愿自己动手学习。
(2)父母对成长中的孩子的态度也会有所影响 ,长期被父母否定的孩子很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在面对新事物、新环境时会本能产生抗拒,从而出现感觉统合的失调。
(四)性别因素
6~9 岁年龄段的孩子,女孩的感觉统合比男孩的感觉统合要好,发育的也比男孩要早 。

经过专业的感统训练,孩子会有哪些进步呢?
(一)感统动作发展方面
经过感觉统合的系统训练,儿童更加深刻的接触了环境,能够帮助儿童更好的识别物体的色彩、外形、质感、声音等;能更好的处理身体内部的信息,了解到自身与外界环境的联系,对处理问题能力,平衡协调能力有很大的提升。
(二)身体发育方面
通过不同程度的感觉统合训练,可以强化儿童神经系统发展,并促进大脑的发育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对儿童未来进行更高级的运动和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同时训练可以促进骨骼更好的发育和生长,有助于长高。
(三)心理发展方面
感觉统合训练可以使孩子在快乐中完成,运动带来的快乐可以帮助儿童宣泄情绪,有助于身心健康;当儿童能自己独立完成各式各样游戏和训练时,会产生成就感,此时家长再给予鼓励,儿童自信心可以顺利建立。
(四)社交发展方面
感统综合的训练主要针对儿童的行为问题,在愉快的训练中,儿童增加了许多和其他小朋友玩耍的机会,可以培养儿童人际沟通的能力和开朗的性格,为今后性格发展奠定优良的基础。